:::
首頁>>最新消息
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揭牌上路。雖進程落後於新加坡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泰國等亞洲國家,但碳權與碳交易的本質意義,是政府借用市場的力量,促進企業減排、低碳生產,落實「淨零轉型」的補償機制;同時,也是政府協助台灣承擔全球氣候治理責任並與國際接軌的必要措施,國人與社會應予正面看待。
目前企業淨零轉型路徑,簡要可分為:一、碳盤查,包含對應國內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及子法規範、對應ISO 14064-1標準的組織碳排放盤查,以及對應ISO 14067標準的產品碳足跡盤查;二、碳減量,也就是提出減量目標和執行,如改善製程能耗等;三、碳權抵換與交易機制。
其中碳權交易是淨零轉型最後手段,同時也是最具有社會爭議的項目,主要的顧慮是擔心碳交易市場淪為企業花錢購買贖罪券「漂綠」的平台。
有論者認為,全球減碳責任應首先要求單一國家內部進行減排;若國內碳權有剩餘再拿到市場交易。在碳盤查和和減排未落實前,對碳交易應採取保守策略;尤其在境外碳權部分,不論是用在碳費抵換或自願減量。主要的顧慮在於企業將減碳責任轉嫁至他國的道德風險,甚至淪為資本遊戲。
根據經濟部資料,新加坡碳權交易平台CIX所進行的碳權拍賣,以自然碳權為例,對賣方而言,必須落實造林及避免砍伐森林等相關計畫,以達成有效的碳封存、支持生物多樣性、促進在地社區社會及經濟發展等目標。
對買方而言,若企業在A地減碳1噸的成本高於B地,那麼應可優先投入減碳成本較低的地區,但在全球範圍的減碳效益則是一樣的。換句話說,碳交易的本質不是買贖罪券,也不是漂綠,而是以市場機制誘使企業承擔全球氣候治理責任,應正面看待。
再從國內交易市場觀之,我國採「減量額度」機制,開放非碳費徵收範圍企業自願減量,取得碳權,並得移轉、交易、拍賣。但由於國內碳權主要持有者優先要用做自身抵換,恐有惜售而使得市場碳權供不應求之問題。另由於國內申請碳權程序繁瑣、碳定價尚未確定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國內碳權商品供應不足。企業若要加速落實淨零排放承諾或品牌客戶對潔淨供應鏈的要求,恐更需要從境外取得碳權。
緣此,國內碳交易平台政策或可思考「先鬆再緊」策略,「先讓貨架上有貨」,一定程度允許境外碳權額度,以滿足企業需求;並期待碳交易所盡速提出國際接軌機制,避免企業花了錢卻走了冤枉路。
2023-08-09 中時新聞網/記者洪奇昌
碳交易要與國際接軌
2023-08-09目前企業淨零轉型路徑,簡要可分為:一、碳盤查,包含對應國內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及子法規範、對應ISO 14064-1標準的組織碳排放盤查,以及對應ISO 14067標準的產品碳足跡盤查;二、碳減量,也就是提出減量目標和執行,如改善製程能耗等;三、碳權抵換與交易機制。
其中碳權交易是淨零轉型最後手段,同時也是最具有社會爭議的項目,主要的顧慮是擔心碳交易市場淪為企業花錢購買贖罪券「漂綠」的平台。
有論者認為,全球減碳責任應首先要求單一國家內部進行減排;若國內碳權有剩餘再拿到市場交易。在碳盤查和和減排未落實前,對碳交易應採取保守策略;尤其在境外碳權部分,不論是用在碳費抵換或自願減量。主要的顧慮在於企業將減碳責任轉嫁至他國的道德風險,甚至淪為資本遊戲。
根據經濟部資料,新加坡碳權交易平台CIX所進行的碳權拍賣,以自然碳權為例,對賣方而言,必須落實造林及避免砍伐森林等相關計畫,以達成有效的碳封存、支持生物多樣性、促進在地社區社會及經濟發展等目標。
對買方而言,若企業在A地減碳1噸的成本高於B地,那麼應可優先投入減碳成本較低的地區,但在全球範圍的減碳效益則是一樣的。換句話說,碳交易的本質不是買贖罪券,也不是漂綠,而是以市場機制誘使企業承擔全球氣候治理責任,應正面看待。
再從國內交易市場觀之,我國採「減量額度」機制,開放非碳費徵收範圍企業自願減量,取得碳權,並得移轉、交易、拍賣。但由於國內碳權主要持有者優先要用做自身抵換,恐有惜售而使得市場碳權供不應求之問題。另由於國內申請碳權程序繁瑣、碳定價尚未確定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國內碳權商品供應不足。企業若要加速落實淨零排放承諾或品牌客戶對潔淨供應鏈的要求,恐更需要從境外取得碳權。
緣此,國內碳交易平台政策或可思考「先鬆再緊」策略,「先讓貨架上有貨」,一定程度允許境外碳權額度,以滿足企業需求;並期待碳交易所盡速提出國際接軌機制,避免企業花了錢卻走了冤枉路。
2023-08-09 中時新聞網/記者洪奇昌